不知不觉,半年过去了。这半年中,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:时间过得真快。这期间,基本上都是摸索着前进。思想虽然不能说很成熟,但还是总结了一些研究生的生活学习规律。以下是自己的一些看法:
1.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不管学习、工作再忙,也要挤出时间来锻炼身体。有的人不重视身体,认为只要没病身体就好,就算病了,到医院挂点盐水就ok了。其实我们锻炼身体,不单是增强体质、提高免疫力,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脑力,还有一个效率的问题,身体是我们强大的后盾。身体是1,其它的是后面的0,后面的某个或某几个0没了都没关系,留的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嘛。但如果1没了,那么后面即使有再多的0,那就真的只剩0了。把身体放在第一位,也就是这个意思。
2. 研究生的本质还是学生。所以,在校期间,就应该以学习为主。但国家发给我们的补助叫工资,也就是国家是把我们当作了工作一族,所以,就冲这一百多块钱,我们应该把自己这三年当作上班,严格要求,充分利用时间。
3. 现在学习的知识只能算是工具,就是我们以后的饭碗、工作,但不能叫事业。事业上一种更高层次的东西,需要我们真正意义上的花时间、精力去经营的东西,是一种没有了它我们就不能活的东西。
4. 学习能力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,学习方法也要不断的改进。要从单纯的应付考试转变成去把里面的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,而且知道学以致用。搞科研、开发需要用到大量的各方面的知识,这就需要我们博览群书,就不能停留在书上的某个细节上,而应该首先了解这本书的大概,其功能,再知道里面一些比较关键的东西,用本子记下来。要知道,好记性不如烂笔头,等到真正要用到的时候自己就知道去找哪方面的书了。
5. 做任何事都不要后悔,比如学校不好,专业不好,学了这门课没用。再好的学校,如果自己不努力,那也是白搭。毛主席只读过中专(师范),而且也不是什么名校,但他成为了一代伟人。学习了东西,先不管有没有用,总比没有学强吧。有的人说读研是一种错误的选择,如果是这样的话,他最好要么退学,要么不要抱怨,安心的读下去。活人是不会让尿憋死的,总会有路的,只要自己坚持走下去。
6. 搞科研要舍得花时间、花精力,需要我们去钻研。成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出来的,它需要我们有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决心,能为一个问题自己去查资料、演算、请教而找到答案,这也许需要很多时间。这期间,会有很多诱惑,也会有自己的心浮气躁、急功近利,要完成确实比较难,但坚持下去了,自己就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了。
7. 我们都不是天才,不可能一下子就发明出什么东西来,必须要经历一系列的步骤,其中第一步就是模仿。我们国家的很多武器装备也是经历了仿制----自行设计的过程。学习也是一样,我们首先要看别人的成果,比如一篇论文,就得看其格式,每个部分是由什么内容构成,发现其中的规律,以后自己也可以照这样的格式去写。写多了,自己就可以有自己的风格了。否则一开始就没开好头,瞎搞一番,那就事倍功半,得不偿失了。
8.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,都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的。这就说明,只要我们在某个项目或问题上搞通了,那么我们也有能力继续第二个、第三个项目,所以对自己要有信心;即使失败了,我们也可以得到教训,也就是在经验上是成功的,这就叫“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。
9. 要培养自己至少一种业余兴趣爱好。研究的路是很寂寞很孤独的,如果我们不定期放松发泄自己,就会出问题。打牌、麻将、运动、k歌、逛街、旅游、看电影听音乐等等都是很好的方式,“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”。只要宣泄完了,内心舒畅了,就可以继续投身学习,提高效率。
10. 我们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就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,特别是一些缺点、缺陷,需要勇敢去面对,不断地去改进。任何事情事物,要改变都是很困难很痛苦的,改变自己更是这样。但为了对得起自己来过这世界上,让自己变得完美一些又何尝不是好事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