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点交锋:“过劳”时代的考研冲刺平衡术
这是一个“过劳”生存状态泛滥的时代,“考研”、“冲刺”通常让人联想到体力透支、精神紧张、通宵奋战等“过劳”词汇。但是,作为理性的考研人,我们深知,“过劳”并不是考研冲刺的最佳状态,“过劳”往往会带来智力的流失、情绪的崩溃、身体的病患。理性的考研人需要掌握一些平衡法则,帮助自己顺利度过考研冲刺阶段。而在成功的“短道速滑族”身上,是否有我们苦苦寻求的解答?
1.压力VS动力
压力和动力是并存的:在一定的范围内,压力越大,动力也越大,压力有时还可以转化为动力;而过大的压力不仅不能转化为动力,还可能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。理性的考研人需要了解自己的抗压能力,把压力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,这样,压力才会对我们的复习冲刺产生积极的作用。
在采访中我们发现,在冲刺阶段压力最大的一群人来自“万米长跑族”。他们准备的时间比较长,投入的精力多,甚至放弃了很多其他的机会,期望值高,所以在冲刺期更容易出现情绪焦虑、体力透支的情况。而“短道速滑族”投入的时间短,投入的精力也不算多,压力要比“万米长跑族”小很多,所承受的压力往往正处于可以承受的范围内。
对大部分“万米长跑族”而言,如何减轻压力,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是临考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。跨考教育心理咨询师提出一个有效的方法:“在临考前,要想到所有的可能性,包括出现最糟糕的情况——没有考上;而且要考虑每一种可能性的应对方法。然后把注意力放在怎么做上面,不要放在结果上面。有了这样一套紧急预案,出现哪种结果自己都能接受,这就大大减轻了压力。”这样,我们就能够把握自己的情绪,不受外在不利因素的影响,顺利实现压力与动力的转换。
2.时间VS效率
一般而言,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。在采访中我们发现,几乎所有成功的“短道速滑族”都认为,复习最重要的是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