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湖北省发现了上万张“假的真文凭”。据悉,1999年开始,该省上万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原湖北教育学院声称“国家承认学历”的远程现代教育,然而所取得的毕业证却通不过教育部的验证。
既然通不过教育部的验证,所谓“国家承认学历”自然就成了大忽悠。正规的学校、公开的程序、庞大的规模,最后却搞成了这样的结果,其间之荒诞自不待言。不过,回望近年来成人教育、职称评定、人员录招等方面的背景,这样的事件一点都不令人吃惊。可以说,该事件与相关领域的许多事情一样,是某些荒诞的管理逻辑逐渐蔓延的必然结果。
产生“假的真文凭”,首先是圈钱式成人教育泛滥之下的必然。应该承认,成人教育发展之初,确实圆了一些被耽搁了读大学机会者的知识梦。但实际好景不长,不少此类教育机构便开始将圈钱当作主要目的,为此不惜牺牲学历教育的严肃性。于是在成人教育领域,出现了不少学校与学生的心照不宣的 “共谋”:这边假装教,那边假装学,用学费换取文凭成了唯一目的。
湖北之所以产生这批 “假的真文凭”,或便与此有关。据悉,该班号称学制两年,实际只是利用寒暑假时间学习,似乎连个走过场的入学考试也没有;而文凭之所以通不过教育部的验证,显然是因为没有审批手续。不经审批就办班,是因不具备相应办学条件呢,还是为了节约费用?而对于那批学生来说,如此取得学历也似乎过于简单轻松了些。
当然,这样说并不是怀疑所有持此类文凭者的水平。事实上笔者更倾向于认为:其一,某些人以知识水平而论参加成人教育是不必要的,只是迫于“必须有文凭”的无奈;其二,即便某些可以通过教育部验证的成人教育文凭持有者,其水平同样也是可疑的。
成人教育的这种畸态并不是单独存在的,这与各种因素所催生的“文凭大跃进”有关,譬如由于人员任用和考核方面僵化的文凭崇拜。“文凭大跃进”愈演愈烈之下,成人教育机构成为最方便的“文凭批发店”。
“文凭批发”风潮之下,几家欢喜几家忧。某些不学无术却权柄在握者喜,因为他们可以很方便地“购”得从学士到博士的各类文凭,为自己贴金的同时还可作为进一步的升迁筹码,而一些无权无势者如基层教师成为最大的受害者,因为他们不得不付出与自己收入水平不相称的学费,去换取实际毫无用途的文凭。
本来,“尊重文凭”是一种进步的表现,因为这是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的一个前提。但明眼人都知道,当前这种原本意义上的“进步”,在某种程度上实际已沦为“退步”。那些有其名而无其实的博士、硕士和学士文凭已在破坏知识的尊严,成为教育的逆动力。